【导读】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人民网发布:“大学富豪榜”引争议 高校信息公开难,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事业单位考试考情政策解读,点击领取备考资料,更多事业单位考试资讯请关注(htshiyedanwei)公众号,欢迎加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交流群: 参加刷题、模考、领取备考资料,考编路上不孤单!
一份在网络上被疯转、被称为中国高校“富豪榜”的榜单再次引起公众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情况的关注。
其实,这一榜单是在晒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钱袋子”:哪家高校富得流油?哪家高校排名垫底?高校贫富差距悬殊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大学“造富”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能力,社会需要一份“高校富豪榜”;也有人认为,这“富豪榜”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公众的视线。
那么,一所高校的开支能否代表学校的实力?公众应该如何看待这份“大学富豪榜”?高校公布预决算数据的背后,又有哪些信息公开的难点痛点值得关注?
富豪榜是对高校公布财务信息的扭曲和误读
被疯转的“高校富豪榜”,数据来源是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2014年决算报告。
榜单显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4所高校年度决算数均超百亿元,进入“百亿俱乐部”。其中,清华大学以175.60亿元的年度决算数位居“富豪榜”榜首,比榜单最后一名中央戏剧学院的年度决算数高出近40倍。
根据各校公布的决算表,年度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只有清华和浙大,大部分高校在50亿元以下。在年度支出方面,清华以115.97亿元成为唯一支出过百亿的高校,北大以85.93亿元位居第二,年度支出低于20亿元的高校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此外,根据目前已公布的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5年预算情况来看,超过百亿元的4所高校与决算情况一致。清华大学以174.95亿元再次位居榜首,比排在第2位的北京大学141.60亿元多出约33亿元。总预算在20亿~75亿之间的高校共有45所,10亿以下的仅有7所。
有分析认为,高校之间的贫富差距明显。比如,985、211高校比较富有;东部高校比中西部高校更有钱;相比专门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更占优势;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比以人文社科为特长的高校“钱袋子”更厚。
那么,一所高校的收支情况能否代表学校的实力呢?仅凭收支情况就给高校贴上“高富帅”的标签合适吗?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学校经费的多少,往往跟它的实力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关系。他说,一些小而美的学校,比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它们是培养精英的,经费排行排在后面,并不代表实力不行。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高校富豪榜”是对高校公布财务信息的扭曲和误读,“高校信息公开的本意在于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但有些机构却把高校的财务信息单列出来,根据收支数额的多少来排富豪榜,这样简单地以收支数额来论学校的地位,会误导财务信息的公开”。
他认为,高校的收支数额大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学校收入更多依赖于政府拨款,有“211、985”头衔的高校获得的政府拨款自然多,这与学校的办学实力固然有关,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以收支情况对大学进行排名的做法,只会让大学更关注资源‘争夺’,忽略办学的根本”。
此外,熊丙奇提到,这种单纯以收支多少来评定高校实力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使公众忽视了隐藏在收支数额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细节问题。他认为,公众更应该关注经费的“用途”,而非经费本身。
高校经费从何而来,用向何处?
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滥用等腐败问题层出不穷。有专家认为,在网友感叹高校“贫富”差距的背后,是高校预决算公布的透明度不够,以及高校的投入产出比问题。
去年7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以下简称清单),要求部属高校在学校门户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于2014年10月底前,统一公布清单上的各项内容。根据要求,高校必须在当年公开包含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等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
高校预决算就属于《清单》中第三大类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中要求公布的两个具体项目。
那么,高校收入从哪里来,又花在了什么地方呢,投入与产出是不是成正比?
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采集决算收入和决算支出项目数据发现,从年度决算数50亿元以上的17所部属高校来看,事业收入、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是高校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其中,年度决算数排名前五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最大的收入来源均是事业收入,其次是财政拨款收入。
在这17所高校中,事业收入占总收入一半以上的高校仅有两所,分别为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的事业收入总额66.05亿元,占比为53.45%,财政拨款收入占比为31.05%。上海交通大学的事业收入总额41.57亿元,占比为51.54%,财政拨款收入占比为29.43%。其他15所部属高校中事业收入占比维持在40%左右。
在其他收入中,清华大学的捐赠收入最高,达到3.96亿元。这个数字约是浙江大学的16倍,华南理工大学的57倍。
而在决算支出方面,教育支出均是17所高校最大的支出项目。除清华大学,其余16所高校的教育支出占比均在90%以上,同济大学的教育支出高达97.71%。
此外,清华大学在科学技术支出上花费不小,在统计中较为突出。清华5.7亿元的科学技术支出均为另外16所高校科学技术支出的5倍左右。
年度收入减去年度支出可以得出高校年度盈余数。从年度盈余来看,浙大以38.15亿元的年度盈余高居榜首。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分别为13.46亿元、10.19亿元。
此外,记者在梳理76所部属高校年度盈余数据时发现,7所高校存在亏损情况。其中,5所为在京院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亏损最多,为0.81亿元。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周云认为,现在,大陆一流高校的办学经费基本上可以跟台湾、香港和澳门看齐了,这是高水平大学的一个物质基础。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高校自产经费所占比例比较小,整个社会对教学科研不是很满意,这钱花得效率并不高。
“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产出低了,本应该靠科研创新赚取的收入低了。”周云解释说,部属高校每年从国家拿到的科研经费很高,但科研的产出、科技的创新、科研成果转换这些方面的收入却偏低,“从成果来讲,从产业化来讲,都不是很理想”。
“高校的收入来源在哪里,是否是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市场竞争去获得这个收入?高校在达到这个收入之后,是否进行了合理的支出?是不是在重视教学、重视科研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效率支出?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熊丙奇说。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够透明吗?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115所重点高校2014信息公开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财务信息”在五大衡量高校信息透明度指数中指标最低,仅为58.12分。“财务信息”一项低于及格线60分的高校有53所,远多于其他指标的不及格高校数量。
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程度与国家政府部门5年前的水平相当。
教育工作者张海英认为,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还没达到公众理想中的透明度,“有些部属高校都是副部级单位了,个人认为应该参照国家财政预算一样进行公开,每一条都详细注明”。
对此,熊丙奇认为,高校公布的决算数据只有大类开支、没有细目,略显粗糙。只看开支,不掌握开支去向,在一定程度上会纵容高校乱花钱。
“从常识讲,高校在信息公开方面都必须透明。我们不知道你把钱用在哪儿,也就无从进行监督。其实所有的财务信息公开是让高校实现透明办学、理顺所有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把学校的收支搞清楚了,每一笔账目都明晰了,学校才算实现现代治理。”熊丙奇说。
而在刘海峰看来,目前部属高校的公开程度已经是一个大的跨越,“高校毕竟不是企业,不是上市公司,公开要有个度。学校有学校的财务机密,这是不宜全部公开的,任何单位都是这样的”。
高校财政信息公开之所以“粗线条”,周云认为,这是因为政府财务公开是有相关法律法规作监督,而高校财务公开是教育部的行政命令,且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所以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不会积极主动。
熊丙奇说,信息公开的评价指标有三个:高校是不是按照所有信息公开的规定,公开了所有的项目;数据是源于第三方,还是完全由学校自己统计;高校信息公开的途径以及是否愿意让公众获取信息。
用这样的评价指标来看高校预决算信息公布情况,熊丙奇认为要拿高分恐怕有点“悬”。
“从目前来看:第一,从是否按照所有信息公开规定公开所有项目来看,公众获取的信息实际上是很粗放的,这一块给及格分。第二,我们在获取数据方面,几乎没有第三方数据,基本都是高校内部统计的数据,这个我给他的分数基本上是不合格的。第三,至于公开之后,是不是让所有公众获得了,这点我给合格分。”熊丙奇说。
高校信息公开的难点痛点如何解决?熊丙奇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独立的第三方进行高校审计。但在张海英看来,部委高校应该由国家审计署来主导审计,如果由单独的一个社会机构来审计,权威性和可信度还是值得怀疑,未必客观公正。
手机端链接:https://m.sydw.huatu.com/2015/0912/1319499.html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博号
(编辑:admin)